“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相关平台治理网络暴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络平台日渐成为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具有商业属性,还应具有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其背后的成因有很多,而一些平台缺乏有效管控是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某些平台为了流量和热度,对于网络暴力起到了默认纵容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网站平台建立网暴预警、保护、防扩散等治理机制。多个平台也在探索各自的治理模式和手段。
比如,针对人肉搜索、曝光隐私、欺辱谩骂等不良内容,抖音成立了网络暴力专项治理团队,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通过完善健全网暴信息的标准和样本,新浪微博搭建了14个网暴相关模型,覆盖8种类型,制定了16个模型策略,日均可处置不友善内容约50万条。通过添加700余个关键词,日均可处置内容约16万条;等等。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整治网络暴力方面,不少平台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充分、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毫无疑问,加强网络暴力治理,需要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充分发挥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作用。
首先,积极承担事先审查义务。相关平台对于涉嫌网络暴力的信息内容,要通过事先审查过滤,探索构建网暴预警识别模型、设置一键防护功能、优化私信规则等技,及时发现网络暴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之,需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努力避免涉网络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果断处置网暴乱象。相关平台对于网络中的制造散布谣言、恶毒攻击、披露隐私、“人肉搜索”等要及时进行监管处置,对违规涉事账号及其关联账号进行果断处理。如果发现犯罪行为,保存相关线索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积极配合权利人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相关部门对于网暴信息扎堆、防范机制不健全、举报受理处置不及时以及造成恶劣后果的平台,应该依法依规进行及时处置处罚,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促使平台更加自觉维护网络传播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相关适用法律: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辟谣电话:0816-2347568
主办:绵阳市委网信办 承办:绵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