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关键期要注意旱涝急转 如何防范应对

发布时间:2024-07-24      来源:新华社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国旱涝并发、南涝北旱、旱涝急转特征明显。尤其旱涝急转现象,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受灾,还会引发次生灾害,需格外警惕。旱涝急转会带来哪些灾害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应对?

 主雨带北抬,要注意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是什么概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屈艳萍介绍,旱涝急转是一种复合型事件,指同一地理区域前期因降雨持续偏少而导致长时间干旱后,紧接着又在短期内出现强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

  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应急管理部提示,近期,全国主雨带发生北抬,明显偏向四川盆地、江淮、黄淮、华北地区。这些地区之前是旱区,发生旱涝急转的风险比较高。

  连日来,河南省南阳市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这是7月18日,持续的降雨压塌了唐河县唐河边吕湾社区防汛值班点的帐篷。

  这段时间,河南、山东等地经历了强降雨过程,旱涝急转现象明显。屈艳萍介绍,今年5月至6月,河南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发展迅速,且正值“三夏”关键时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大,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入7月,又遭遇强降雨,属于典型的旱涝急转现象。

  近期,山东迎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旱涝急转明显是此次降雨过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山东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于静介绍,前6个月全省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4.8%。7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至7月9日14时),全省平均降水量190.8毫米,是常年同期的4.3倍,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

  7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遭遇山洪暴雨灾害。这是7月21日,救援人员在马烈乡新华村进行搜救(无人机照片)。

  近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调度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研判雨情汛情灾情,安排部署超警河段巡堤查险、受灾群众救灾救助,以及黄淮等地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同时指出,高度警惕旱涝急转风险,科学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装备,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

  旱涝急转易引发哪些灾害风险?

  前期干旱突又短时间内遭遇强降雨,旱涝急转易引发哪些灾害风险?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水科学研究院长三角洪涝旱灾害防御研究所所长高玉琴介绍,这种天气变化极端且迅速,在同样的降雨总量下,其带来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这是7月21日拍摄的陕西柞水高速公路桥梁垮塌救援现场(无人机照片)。

  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农作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屈艳萍介绍,前期干旱导致土壤墒情亏缺,农作物出苗不良、生长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干枯死苗的情况,后又突发强降雨,不仅会造成农田渍涝,还可能引发洪水漫溢,大面积农田被淹,导致农作物受灾。

  旱涝急转还可能带来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高玉琴表示,土壤因干旱而变得坚硬,无法迅速吸收大量降水,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引发洪涝灾害。干旱使得土壤稳定性降低,强降水会迅速增加地表水分,导致土壤结构松动,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这是7月19日,救援人员在陕西省宝鸡市城区开展排水工作。

  不仅如此,干旱使得地区水体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上升,水质恶化,突发强降雨会将地表污染物带入河流和水库中,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影响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

  屈艳萍还提示,旱涝急转导致城市内涝风险显著增加。由于持续干旱导致城市排水管网和河道长期处于低负荷或空载状态,排水功能减弱。暴雨来袭时,地表径流骤增,极易在低洼地段和立交桥下形成严重积水。

  如何防范和应对旱涝急转?

  在同样的降水总量下,旱涝急转带来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灾害,因此做好防范应对尤其重要。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救援现场(视频截图)。

  高玉琴建议,各地应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确保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此外,强化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河流、湖泊、城市排水系统的治理,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另外,应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最后,还需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对于旱涝急转可能带来的城市内涝,高玉琴表示,要定期维护排水设施,保障暴雨期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通过增加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措施,提升城市地表的下渗和蓄滞能力,使降雨尽可能保存在原地,从而分散洪水源头,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连日来,河南省南阳市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这是7月18日,唐河县吕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吕怀义在唐河河堤旁的值班点给社区工作人员布置巡河任务。

  屈艳萍建议,从防灾减灾角度,防范和应对旱涝急转,要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包括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其中,在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方面,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积极推进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以及大型水库、重大引调水工程防洪影响区测雨雷达组网建设,实现水旱灾害防御“预”字当先、关口前移、防线外推的需求,进一步延长洪旱灾害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

责任编辑: 周文婧


辟谣电话:0816-2347568

主办:绵阳市委网信办      承办:绵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