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电动机+飞轮+发电机≠永动机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李白辟谣1.jpg

       现在网上许多自媒体发布关于“永动发电装置”相关视频:电动机带动大飞轮旋转,飞轮驱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不仅供电动机运转,还能持续供家用电器使用。声称该系统可无限循环发电,实现“永动机”效果,再也不用交电费了。

  下面为网上相关视频截图

发电机1.jpg

发电机2.jpg

发电机3.jpg

发电机4.jpg

发电机5.jpg

  北川有许多网友看了相关视频后,对相关原理持怀疑态度。其实“电动机+飞轮+发电机”系统被宣称是“永动机”,这一说法完全违背物理学基本定律。县科学技术协会咨询相关专家后,下面就从科学角度进行详细辟谣:

  一、能量守恒定律的不可违背性

  (一)核心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基石,任何系统(包括宇宙本身)均无法创造或消灭能量,只能转化或转移。

  (二)系统本质。电动机→飞轮→发电机组成的装置属于“封闭循环系统”,未引入外部能量,必然因损耗逐步停止。

  二、系统能量损耗的数学分析

  假设各环节效率如下(实际可能更低):

  电动机:电能→机械能,效率约 85%(线圈发热、电磁损耗、轴承摩擦);

  飞轮储能:机械能→动能,效率约 90%(空气阻力、轴承摩擦、材料形变);

  发电机:动能→电能,效率约 85%(线圈发热、电磁损耗、机械摩擦)。

  系统总效率= 85% × 90% × 85% ≈

  每循环一次,能量损失约 35%,最终能量呈指数级衰减(见下表):

  发电机6.jpg

  结论:即使初始提供1度电启动,仅需约20次循环后能量即将耗尽,系统也即将停止。

  三、常见伪科学话术与真相

  (一)“飞轮惯性维持运转”。真相,飞轮惯性仅能短暂储存动能(秒级至分钟级),空气阻力和摩擦会迅速将其转化为热能散失,无法长期维持系统。

  (二)“输出电能大于输入”。真相,若视频宣称“带动家用电器”,极可能隐藏以下欺骗手段:使用外部电源暗中供电;利用电容或电池短暂释放储能,制造“自给假象”;通过剪辑拼接掩盖能量衰减过程。

  (三)“新科技突破能量守恒”。真相,所有宣称“无需能源”的装置均未通过科学验证,历史上无一例外被证实为骗局。

  四、科学视角下的“飞轮储能”价值

  尽管无法实现永动机,飞轮储能在特定场景中也具有实际应用。短时储能,电网调频、UPS不间断电源(利用飞轮高速旋转储存动能,效率可达90%以上);能量回收,混合动力汽车刹车时回收动能;物理教学,演示能量转化与损耗的典型案例等。

  五、如何识别伪科学永动机?

  (一)关键特征。宣称“无需外部能源”或“输出能量大于输入”;拒绝公开完整实验数据或接受第三方检测;使用模糊术语(如“量子”“暗能量”)掩盖原理。

  (二)科学态度。牢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对违反物理定律的“发明”保持警惕,优先查证权威科学机构结论。

  总结:所谓“电动机+飞轮+发电机=永动机”是典型的伪科学骗局,其本质是能量快速衰减的封闭系统。任何永动机设计均无法绕过能量守恒定律,公众应理性看待网络视频,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网信办

  北川羌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4月9日



辟谣电话:0816-2347568

主办:绵阳市委网信办      承办: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